電腦高科技縮短我們的距離

Flickr 網站

安東尼自高中離鄉求學後, 回家鄉的機會不多, 與姪兒女, 外甥相處的機會更少.  雖已有十幾年, 每年回台, 各有事業學業, 各忙各的, 相處機會並未增加.  基於自己是個Family Man(注重家庭的人), 很希望親朋好友相處機會越多越好, 也常鼓勵下一代互相多聯絡.  不久前大姪子邀請加入臉書 (Facebook), 加入後發現許多朋友已是會員, 於是順便建立聯絡網, 雖然安東尼沒興趣新交不認識的網友, 親朋好友藉由Facebook這類社交網站保持聯繫, 倒是好方法.  記得不久前才提醒友人的小小孩要注意在Myspace不要亂交朋友, 5,6年後, 此類即時網 (Real-Time Web), 到處都是, 介面越發展越好, 被認為是下一波網際網路(Internet)最熱門的產品.  原是私人用的Friendster, 2002年開張, Myspace社交網站借用Friendster的概念於2003年啟用, Facebook接著於2004年誕生並於2008年4月趕上並超過Myspace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社交網站.  目前美國媒體有關即時網最熱門的話題為Twitter, 雖然此即時網只提供用者每次最多140英文字(無圖畫, 無影音)的發表, 它正以極快的速度追趕Myspace和Facebook, 成為全球第14名的流行網站(Google #1, Yahoo #2, Facebook #3, YuoTube #4, Myspace #11, Twitter #14).

價值US$1.5萬的1979年電腦 - 右二

1979年, 安東尼的指導教授爭取得經費以約1.5萬美金買了一套HP微電腦系統輔助安東尼的研究工作, 8K記憶體, 沒寫錯, 不是 8M, 不是8G; 沒有硬磁碟機, 有兩個像錄音帶的記憶卡帶 (可能沒多少人看過), 內置熱感應印表機, 黑白螢幕, 想想1萬5可買多少功能好過幾百倍的PC和筆電. 後來加了 5.25吋分離式軟碟機和打點式印表機, 又多花了約5千美金.  當時大型電腦(Mainframe)流行, 以終端機或打卡機(用約長方型信封大小的卡片打洞)寫程式, 全校師生共用一或二套大型電腦, 上電腦的時間真是寶貴.  1981年秋天, 安東尼在喬治亞理工學院實驗室第一次觸摸PC始祖 – IBM PC, 4.77MHz, 256K記憶體, 5.25吋軟碟, 綠色螢幕 (我正在用的筆電是1.83GHz, 速度約快380倍). 畢業後, PC雖然速度遜於迷你和大型電腦, 但方便且較便宜, 商業界各公司爭先使用, 如一陣旋風.  接下來PC發展速度極快, IBM PC硬體經過XT, AT, …作業系統經過MSDOS 1.0, 2.0 …, 5.0 Window 1.0 … 95, 98, XP, Vista, 現已將發行Window 7.0了.  軟體公司和各式各樣應用軟體也如春後筍, 相繼出現.  去年聖誕節, 安東尼家花了US$400買了以下系統 – eMachine, Intel Celeron 2GHz, 2G 記憶體, 300G 硬磁碟機, 19吋 HD 螢幕, 作業系統是 Window Vista Home Premium.  此種裝備的電腦, 於1979年可能價值幾萬或甚至是幾十萬美金.   電腦科技發展速度驚人的程度, 只有接近安東尼年齡的老頭才可想像.

安東尼的退休生活能如此豐富, 網際網路是原因之一.  如果沒有萬維網(World Wide Web; www), 安東尼今天無法在部落格上胡說八道, 無法很快的藉由Flickr讓親朋好友分享相片, 無法知道平常大侄子在Facebook上想些甚麼, 也無法藉由Skype免費或低價與親朋好友通電話.  藉此安東尼介紹網際網路簡史:

電腦最原始的網路觀念是藉由大型電腦(Mainframe) 讓用戶互相溝通, 網際網路的始祖則是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研究發展的APANET, 當時只聯結了4個學校的電腦主機, 至1981年共有分散各處的213主機相聯結.  1984年至1988年間歐洲也致力發展網路, 亞洲(日本為主) 亦是於1980年代注重電腦網路的發展, 網際網路一詞則在1980年代後期誕生.  這段時間, 網際網路的用途都為政府和研究單位採用, 商業用途於1989年啟用, 經由電話線撥號服伺用戶.  至1990年止, APANET被較新的網路技術取代而整個研究計劃宣告完成而停止.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 email 相繼誕生.  80與90年代網際網路蓬勃發展, 檔案資料整理儲存的需要日增, 各式各樣檔案格式互換與用戶介面的共同性需要也日益重要.  1993年由安德利生(Marc Andreessen)帶領研究發展而成的馬賽克圖形瀏覽器(Mosaic Browser)成為萬維網的發展轉捩點.  1994年安德利生的Netscape Navigator成為全世界最流行的瀏覽器.  而早在萬維網被普遍使用前,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的研究發展已開始, 其中較有名氣的為Web Crawler, Lycos, Yahoo, Altavista等.  直到2001年Google崛起, 搜索引擎經過的戰國時代混亂局面才見明朗, 如今較流行的兩大搜索引擎 為 Google和Yahoo; 較被普遍使用的兩大瀏覽器則是Internet Explore與Mozilla Firefox.

由於萬維網的發展, 網際網路的廣告, 郵購, 客服應用 ,藉機大肆用於商業, 致使多數科技人員和風險資金(Venture Capital), 全世界投入dot-com 事業, 各行各業, 未有利潤, 營業額不多但被看好的dot-com公司, 群領風騷, 股票飆漲.  美國全民玩股票, 投資dot-com公司 (“投注”的用詞可能較恰當), 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達到沸騰的程度, 投資者, 人人眉開眼笑, 荷包飽滿.  然而, 大家都知道會發生的終於在 2000年3月開始發生了.  Dot-com 泡沫開始破滅, 納斯達克指數由5048最高點, 於2002年 10月 跌至1114點.  身邊的親朋好友和他們的親朋好友, 有股票的, 沒有任何人不悽慘, 安東尼不例外, 也是受害者.

經過dot-com 泡沫的破滅, 網際網路的發展速度並未減緩, 如今世界上使用的人口約有20%, 並且還在不斷的增加中, 各式電腦價錢漸降, 功能反而漸增; 各式智慧型手機上網速度也越來越快.  活在今日, 我們應該利用它們帶給我們的方便, 依您的喜好, 藉由社交網站, 與您篩選過的親朋好友, 保持聯絡. 同時也多關注您的未成年小孩在社交網上的活動, 確保他們的安全.  以下介紹安東尼常用網站:

  1. 此部落格.
  2. http://www.flickr.com/photos/popbanana/ (可用中文) – 相片分享.
  3. http://www.facebook.com/home.php?ref=home (可用中文) – 生活點滴分享.
  4. http://twitter.com/lohasinmv (每次只能用140字, 未試用過中文) – 簡短的感想分享.
廣告
本篇發表於 科技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