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對於用安東尼這個名字感到好奇, 姑且讓安東尼敘述由來.
安東尼原名陳志強. 陳志強感謝父母給了他聰穎的天資, 不好意思, 父母也給了他的兄弟們吹牛的天性, 不意外的, 陳志強接下這個遺傳; 所幸年長後, 特意克制, 絕多數時候不再臭屁. 小學, 初中時期, 陳志強因為天生已佔了便宜, 不太需要努力, 各項功課和活動都相當傑出, 這個名字在同年級的小朋友中, 都熟悉, 陳志強也樂於父母給予了這個名字.
陳志強順理成章, 進入建國高中. 建中果真臥虎藏龍, 各形各色的聰明小仔, 與他們競爭, 吃了些苦頭, 但也混了過去. 大學聯考, 雖然陳志強考上台大, 家人在放榜時 搜尋這個名字, 因未列前茅, 花費了一番功夫才找著. 經過16年的學校生活, 喜歡許多同學們各式各樣的名字, 總覺得陳志強這個名字太通俗了些. 陳志強開始對自己的名字, 雖然沒有不喜歡, 但也沒特別好感.
陳志強服完兵役, 美國東岸留學, 各個課堂的教授們, 用各種不同的譯音呼 “CHICHIANG CHEN”, 例如, “漆牆歉”, “拆牆歉”, “差遣”, 等等, 搞得陳志強以為自己有多重人格, 差點精神分裂. 這個時期, 頗羨慕名字是 莉莉, 安妮, 大衛的人, 直接叫Lily, Annie, David, 多方便.
第一次就職上班前一天, 陳志強決定給自己取個英文名字, 別人容易叫, 自己也不會被困惑, 於是找了個兩個音節的名, 配上一個音節的姓, Tony Chen因此誕生. 如此一來, 別人頂多亂叫姓, 絕對知道別人叫他的名. 晉升第一個經理頭銜時, 公司給印名片, Tony Chen 心想, 將來不小心成大功立大業, 可得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本名, 於是要求公司印上 “Chichiang Tony Chen”. 辦公室經理認為名字太長了, 問說 “你喜歡別人怎麼叫你? Chichiang 或 Tony? 建議印上 Chichiang T. Chen 或 C. Tony Chen”. Tony Chen 選擇了後者. 結果效果不錯, 許多人問 C. 是那一個名, 於是藉機解釋一番, 練習英文.
Tony Chen搬遷到加州後, 在中國人公司上班(或許老板喜歡別人說是台灣人公司). 給了上級主管 C. Tony Chen 名字印名片, 他老兄竟然說 “那有人把Initial放前面? 應該是 Tony C. Chen”. Tony Chen請他一定用C. Tony Chen, 否則跟他拼了; 那老兄吃硬不吃軟, 加上 Tony Chen是老板大學同學, 只好吃了悶虧答應.
Tony Chen漸漸在公司 “出人頭地”後, 需要與公司多數拉丁裔員工溝通, 開始學基本西班牙話. 因此, 介紹自己時, 一定得學著說, “Me llamo Tony” 我的名字是東尼, 但是, 說起來似乎不太順, “Me llamo Antonio” 順暢太多了, Antonio Chen 安東尼陳因此誕生. 是的, Tony, Anthony, Antoine, Antonio 都是同名.
常常看到或聽到一些人名的第一個反應是, 父母怎會給她取了這個名字? 其實, 讓我們打開我們的腦筋想想, 有什麼不對勁, 名字只是一個讓別人認辨我們的標籤, 任何名字都該同等接受. 以後安東尼的耳邊若有人叫, 安東尼, 東尼, Anthony, Tony, Antonio, 志強, 自強 … 我都會回答. 但千萬別叫” 陳志強!”, 安東尼會拔腿就跑, 那是薇薇安生氣時, 連名帶姓吼安東尼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