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中立 (Net Neutrality)

安東尼因工作性質的關係, 從1981年起已使用IBM初產的第一代PC, 至今用Apple的iPad和智慧型黑莓機 BlackBerry Storm2, 並觀察眾多公司開始出售Android 為作業系統的筆記型電腦和智慧型手機, 30年來電腦硬體軟體的急速發展和應用, 全世界人類的互動與溝通, 因此縮短了距離; 在這段”第三次工業革命”其間的後期, 網際網路 (Internet) 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

還記得1990年代初期, 安東尼家中的電腦已擁有上線功能, 你可能聽說過CompuServe吧?  那是在完全沒有圖形的MSDOS 作業系統上線 (小朋友可能不知MSDOS是啥東西).  後來微軟(Microsoft) 雖然在圖形作業系統上, 大幅度落後蘋果電腦(Apple), 但也於1993年推出 Windows 3.0.  終於普遍流行的美國上線 (AOL; American On Line)可在 Windows 3.0使用.  當年美國總統克林頓 Clinton的搭擋副總統高爾 Gore 也正大力推動”資訊超級高速公路”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希望無論是在家中或是辦公室的所有人都能利用網際網路互聯, 可進接電影, 電視節目, 購物, 互通email, 並可容易的取得各式各樣的豐富資訊.  還不滿20年, 不但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已搭建完成, 資訊傳送的速度也持續的增加.

1994年底, Netscape推出網頁瀏覽器 (Web Browser) Navigator, 是瀏覽網頁方式的革命性產品, 它其實是 Marc Andreessen 在Illinois大學求學期間與同學一起發展的 Mosaic網頁瀏覽器所衍生的.  1990年代中期和後期, 微軟的Windows漸漸獨霸作業系統市場, 微軟也自己發展了Internet Explore網頁瀏覽器, 終將Navigator 打敗而讓Netscape消失.  如今被廣泛使用的網頁瀏覽器有Mozilla Firefox (44%), Internet Explore (28%), Google Chrome (22%), Apple Safari (4%), 和 Opera (2%). 

現今, 您可能愈來愈少聽說有人不上網的, 經由各提供網際網路的公司 (ISP), 如中華電訊, 美國的 Verizon, AT&T, Comcast等, 您可能不知道, 其中有些公司, 他們互相競爭, 暗中控制了客戶用Internet的頻寬 (Bandwidth) 而影響速度, 也可能限制您用某些競爭公司的應用軟體, 這在標榜” 自由經濟體系, 自由競爭”的美國, 可激怒了不少人, 網路中立 (Net Neutrality) 的名詞因此產生, 代表的意義是, 希望ISP公司不能排除與他們有競爭性的服務產品, 也不能減低用戶已訂購的頻寬.

舉兩個 Net Neutrality 的必要性例子.  Comcast是美國主要提供有線電視也是ISP的主要公司之一.  Netflix 則從原本以郵寄方式租借DVD電影電視節目给與用戶, 百視達 (Blockbuster) 開店出租DVD的生意模式被 Netflix打敗而破產.  Netflix近期極力推動由Internet輸送電影 (Movie Video Streaming), 此模式將給公司省了不少拆裝和郵寄DVD的人工 (雖然大部份動作由機器完成), 也省了可觀的郵資.  由Internet 接收播放電影或電視節目需要相當大的頻寬, 由於 Netflix 不是ISP, 如果 Comcast 為了保住自己的客戶訂購月費, 降低客戶使用Netflix時的頻寬, 或甚至封鎖 Netflix, Netflix 將失掉不少用戶.  另外一例, Verizon 是美國提供有線與無線通訊的超大公司, 也是ISP; Skype (發音為 skaip “絲該舖” 而非 skaipee “絲該痞” ) 提供有線與無線電話, 但非ISP.  假如 Verizon 阻擾用戶使用 Skype, 對於 Skype 的打擊很難想像.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於12/21/2011 設定 Net Neutrality 的規範, 防範 ISP 公司在他們的競爭對手輸送資訊時, 降低或封鎖用戶頻寬.  雖然FCC盡了他們的責任, 但是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很可能發生的是,  ISP 公司將對於那些提供影像與其他內容而不擁有Internet線路的公司, 提高Internet線路租用費, 甚至在雙方生意協商時, 處處阻撓.  此現象, 安東尼將隔岸觀火; 同時也將注意 Net Neutrality 的發展.

廣告
本篇發表於 科技 並標籤為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