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K

關心台灣的人,一看到或聽到22K就知道指的是什麼。是的,台灣勞工的薪水,一,二十年來,沒有什麼提升,原地踏步,以通貨膨脹計算,甚至是薪資倒退。22K的薪水如何讓勞工買房,甚至只是租房?這是政府的錯?”奸商”的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姑且不談誰對誰錯,安東尼簡單轉述下列鏈接文章的故事,看看這位56歲的美國勞工,如何過他每天的工作日。感慨的是,台灣這代的許多年輕人,只會抱怨,不知努力。

56歲的羅伯森每天走33公里上工

自從羅伯森先生 (James Robertson) 的車子於1988年壞掉後,他每天搭公車,但也需來回共走33公里到距離他家約40公里的地方工作,因為他的薪資無法供給他自己買車和付保險的費用。

一位需要到他縣市工作的大學生 李迪 (Evan Leedy),他是開車的,上週末看到 底特律自由報報導 (Detroit Free Press) 後,決定幫羅伯森募款買車,目標定為 US$5000,因為他的第一部車用 US$3000買得。結果兩天後, 捐款人數已超出9千,已經募得美金25萬元以上

約一年半前,一位財務高階主管 波拉克 (Blake Pollack) 在上班路上,第一次看到羅伯森走路,上前問個究竟,羅伯森把自己的事情告訴了波拉克,波拉克決定下次碰見羅伯森,讓他搭便車。3,4個月後,波拉克看到羅伯森在一個轉角,問他要不要搭便車。從那次起,波拉克估計約讓羅伯森搭了 40~50次的便車,雖然不太可能成為朋友,兩人卻成為了好友。

羅伯森時薪 US$10.50,雖然密西根州最低時薪為 $8.15,但他的時薪無法讓他買車,有如台灣薪資 22K一般。如今李迪已為他募得超過 $25萬元美金,波拉克考慮到可能有人會因為羅伯森的一夜成名和他的大方而佔他便宜;於是,為他找了律師和會計師幫他理財。因為羅伯森的工作理念和態度,李迪說 “這些捐給他的錢,每分錢都是他自己賺得的”。

羅伯森上班的交通工具馬上要改變了,但是他的生活方式不會有什麼變化,只是,睡眠會比以前多。他說 “我一直都這麼做,無法想像我不工作”。

網路上常有讓人不可思議或幾乎無法相信的文章或報導,無論真假,讓人感動。正如老是抱怨22K的人需要自立自強;這類的故事是台灣媒體需要加強報導的,而不是每天追問政客,製造毒害社會的新聞,或是在不同利益團體中挑撥離間。

廣告
本篇發表於 雜記, 感想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