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美國近40年,各式保險費繳交了不少,尤其是醫療保險,費用驚人。最近讀了一兩則在社交網站引起熱烈討論的台灣醫療糾紛,甚是感嘆台灣醫生的辛苦,不但不受某些人尊重,酬報比起美國醫生也低得太多。臨時起意,談談台灣健保與美國健保的比較和感想。
美國健保制度與保費
退休前,安東尼所就職的公司代繳的健保費用部份很多,受益頗多;聽說歐巴馬全民健保 (Obama care) 開始實施後,該公司提供員工的健保,福利下降許多。在此聲明,內人與我是 Obama Care的受益人,雖是因為受益,卻也發現了 Obama Care 的大問題。
退休後,無公司健保,我們兩人向 Kaiser Permanente (簡稱 Kaiser) 投保,因為健康情況良好,投保最基本的險;每月保費約 US$ 500, 每年每人自費上限 US$ 5000,家庭上限為 US$ 10000 (一年內上限額以下自付)。這是一種保大不保小的策略。Obama Care 實施以後,安東尼用心計劃家庭收支與稅務,將私人退休帳戶提用與股市收入控制在低額,目的在降低醫療保費,同時不願變成超低收入戶而進入加州政府100%輔助的醫療保險系統 Medi-Cal。
目前我們還是投保Kaiser,與 Obama Care 之前的保險內容相同, 但是保費每月自費繳約 US$ 120,因為政府補助了約 US$ 900。 由於年度收入由納稅人估計而算得政府醫療保費補助,隔年報稅時,真正保費在實際報稅時計算,多退少補。安東尼所提到的 Obama Care 大問題是,一樣的保險,之前保費約 US$500,之後保費約 US$ 1000!這簡直是保險公司坑政府。
美國健保基本上分 3 大類(1)私人醫療保險,通常由就職公司輔導,或個體戶自尋保險公司投保,保費昂貴(2)州政府完全補助低收入戶,如上述加州 Medi-Cal 系統(3)65歲以上可以享受聯邦政府補助的醫療保險 Medicare,若需繳保險費,比起私人醫療保險系統便宜很多。醫療保險人口,應屬第1類最多,收入越高,政府補助越少,甚至無補助。薇薇安與安東尼屬於第1類。每年的投保公司,只能在前一年11月至該年2月,可以轉換。Obama Care 規定所有人都須有健保,若無任何健保,第一第二年罰款額算是少,第三年後,就不知道了。
台灣健保制度與保費
反觀台灣的全民健保費用,安東尼退休後,回台灣或居住台灣時間頗長。在退休後,夫婦兩人即入籍台灣,開始繳交健保費,兩人每月保費約 US$ 45,是美國最基本保險費的約 20分之1!這是台灣人的幸福。有些朋友提供不少如何出國時停保,回國時再復保的資料;我倆不願意如此做,不想去貪已經對人民非常好的政府的財。有時候,看到報導國外僑民利用台灣健保,享受權利,又苛刻對待醫療服務人員,安東尼無法理解與苟同。不過網路傳聞,參考參考,不一定都是真的。另外,針對那些一直謾罵我們這類僑民的,給你們一個例子,薇與安至今享受到台灣健保的福利,以金錢數目計算(包括自付額和健保給付額),還少於我們所繳健保費的總數,不要再罵我們了。
看診費用
話說台灣健保費便宜,看醫生,上醫院也相對的超級便宜。記得幾年前安東尼在台灣,游泳池運動完,泡三溫暖後,走出熱水池太快了,跌了個不省人事,也跌斷牙齒;醒來後,救護車送到醫院,看診,照腦部,打點滴,留院觀察幾個小時,只自費花了千把塊,就連健保支付部分也是一兩千元。這如果發生在美國,也是幾千元的費用,不過,是美金!
前一兩年,安開始在台灣看醫生,將自己知道的一些健康問題做檢查,並與醫生討論,每次掛號費 NT$ 200,需要做其他檢查時,例如驗血,照超音波,X 光等,頂多也只多付了約 NT$ 200~600,比起美國的費用,超級便宜。上個星期,安東尼因身體某部位疼痛難忍,到急診室,看了醫生,照過 CT 掃描,拿了3種消炎藥和 1 種止痛藥,結果自付了約 US$ 500!我想,如果發生在台灣,可能也是自付 $500,是台幣!
掛號與醫生看診
談談兩邊看醫生的不同經驗,由於不太常看醫生,或許比較起來不甚精確,但總是有個比較。前1,2年較常看醫生,多是健康檢查,有一次算是急診,但也是正常掛號看醫生。或許是長庚醫院太擁擠,安東尼在台灣看醫生的經驗,感覺並不佳,但是卻驚嘆台灣醫院與醫生的高效率,是好是壞,見仁見智。
安東尼在長庚醫院經歷過的掛號,如果是 “新病人”,掛號不易,”舊病人” 容易許多。台灣看診的叫號系統很完善,對醫生與病人都方便,尤其看診排隊系統上網,更是完美。問題出在,一旦見到醫生,給安的感覺是,可能掛號病人太多,醫生似乎急著把病人送出診所;不過,醫生倒也有問必答,並沒有敷衍安東尼。或許,醫生不認識安東尼,沒有熟悉感,當然就沒有親切感。
再談談美國醫生的看診,以前還在上班時,我的家庭醫生,可能是熟悉吧,花很多時間與安聊天,也會給安東尼在保健方面的建議。掛號看醫,事先預約,當天沒有牌號,簽到後,輪到你時,護士會叫名字進入診所。上週去急診,看的不是家庭醫生,那個不認識的醫生雖然在眾多急診病人間奔走,倒也沒有給安 “趕人” 的感覺;結束看診後,介紹安看專科醫生時,還陪在安東尼旁邊,直到與該專科醫生確定預約看診日期時間後,他才送走安。
隔日,安第一次去找醫保可以自行挑選的指定家庭醫生 ,網上查詢到,劉醫師小時侯從台灣移民來美。 第一次見面,我們以英文溝通,忘了問他是否會台灣話或北京話;他花了一個鐘頭與安聊天,不慌不忙,還很愉快的談到他的兩個在音樂方面有天份的小女兒。這是在美國看醫生的好處,絕多數醫生不會給病人 “匆匆忙忙”的感覺。喔,對了,掛號費,US$ 65,排隊看醫生的病人也不多,診所醫院給人的感覺很悠閒,不像台灣的 “菜市場” 經營方式。

空曠的聯合診所等待區 (安東尼舊家附近的 Kaiser)
醫生的酬勞與風險
美國醫療費用昂貴,相對的醫生待遇也高。安東尼沒有準確的數據,但是根據網上搜尋,歸納出籠統的數字。一般受雇用的家庭醫生 (Primary Care, Internal Medicine),薪資平均約為每年 US$ 200,000,專科醫師 (Specialist) 則約為 US$ 280,000。上班的醫師,壓力應該稍小,安所投保的 Kaiser 系統,有專屬醫院,診所與醫師,他們標榜醫師專心照顧病人,不需花任何時間與心思在文書作業上。自己開診所營業的醫師,報酬應高出許多,但是需要雇用護士,也需雇用行政人員與保險公司打交道等,更需要付鉅額的行醫保險費,準備可能發生的訴訟事件。保險額因地而異,一般家庭醫生約每年 US$ 10,000 (低的可能 ~$4,000, 高至 ~$30,000),專科醫師則昂貴許多,尤其是婦產科醫師,行醫保費可高過 15萬美金!
美國的醫生,一般蠻受尊重的,如有醫療糾紛,都是經過律師依正常管道解決問題。台灣的醫生則辛苦太多了,固然有不少病人感謝醫師,也受到相當的尊重;但是,不但工作時間長,也需要面對不少無厘頭的壓力。台灣醫師,可能需要面對民選議員,未察明狀況就帶著病人,靠著不負責任的媒體,胡亂指控醫師。有時也需面對無理取鬧的病患或其家屬;最糟的是,台灣的無知婉君,可能受到操控,不分青紅皂白,跟著挾持群眾的所謂受害人,指控醫師。
台灣醫師的辛苦,或許是全球稱羨的全民健保制度所造成的吧?另外,也可能是被詬病的台灣醫療法造成?在此,安東尼向全台灣助人與救人的辛苦醫師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