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底是台灣的"尾牙季節",所有的公司行號,無論大小,都有宴請員工的習慣,老闆、主管、同事們藉此同樂,是一個良好的傳統。每年這個時候,薇薇安與安東尼正好在台灣,好友的公司尾牙,也每年都邀請我們參加,連續幾年,我們也都已認識公司的全體員工了。
今年的尾牙,好友招待公司員工與家屬3天2夜的旅遊,行程的安排相當好,可惜碰上幾十年來罕見的凶猛寒流,出外遊覽,辛苦了許多。尤其是後兩天,又濕又冷,兩老沒有印象,在任何地方,曾經這麼狼狽過。辛苦過後,躲在家裡享受暖氣,倍感溫馨。
這幾年,在台灣趴趴走,親身經驗台灣旅遊業的興起,總是認為,這個行業有可能成為台灣將來最重要的行業。台灣無論是內在或外圍的經濟環境,各種產業不易經營,尤其是無法控制的外來壓力,台灣要保持亞洲經濟四小龍之一的地位已是艱難,想要領先龍群,那就更不用說了。但是,台灣政府如果積極鼓勵並教育旅遊業提昇旅遊品質,加強旅遊地點的開發,同時改善現有的旅遊景點,或許可以間接提升台灣人民的生活品質。
以下是這些年來在台灣各地遊山玩水後的一些感想:
服務人員素質優良
想到服務品質,難免想到陳水扁整頓台北市公務人員的服務效率和態度。無論對陳水扁的評價如何,我個人把現今台灣服務業人員的特優服務品質與公家機關的服務高效率和辦事人員的服務優良態度,完全歸功於陳水扁。提升旅遊業品質,訓練旅遊業服務人員,台灣有絕對優勢。
公共廁所維護需要加強
廁所是旅遊地點的重要"景點",幾乎所有人都必須"參觀"。我到過的台灣各景點,有一半以上需要改善。前天走過安平古堡與樹屋附近,並非在廁所旁,臭氣熏天,夾雜下水溝的臭味,如何讓人留下美好印象?
加強遊覽區附近的外觀維護
遊覽區附近的商店,應該是受惠於遊覽客的消費,遊覽人口越多,總消費額也跟著越是增加。整體遊覽區的感覺若是受到遊覽客的喜愛,經過好口碑,日後遊覽客自然的會增加。前陣子去到鶯歌老街,感覺不錯,但是老街邊停滿了機車,甚至是汽車,現在我的腦子裡第一個出現的"鶯歌印象"是,雜亂的街景,所謂的煞風景。
適當"控制"遊覽客與遊覽業者的素質
政府應配合旅遊業者,盡量避免超低價旅行團的行程,若無法避免,則應區分遊覽區,超低價旅行團造成台灣的負面形象。友人的親家參加南加州某旅行團的超低價旅遊,或許心想可能是政府補助,那裏知道遊完後,對於台灣印象大壞,打算從此不再到台灣;所幸友人另外安排幾天行程,才贏回了他們對台灣的觀感。高品質的遊覽區提供高素質遊覽客的喜愛,經由他們的好口碑,高品質的遊客比率隨之增大,旅遊業者的淨利也將因此提高。
無解
希望有"天才"能解決各景點遊覽客過多的問題。昨天參觀台南的奇美博物館,非常尊敬博物館創辦人許文龍的野心與成就。可惜,參觀人數過多,讓人無法悠閒的欣賞展示物件。博物館規模雖然很小,但是想呈現給參觀的民眾,原意可佩。我私底下問了義工導遊,是否非週末人數較少,得到的答案是,每天都很多人。有如故宮博物院,幽靜的博物館環境,從此消失,每次突然想到出門欣賞歷史物件,那種人潮洶湧的景象一現,馬上打消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