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nossacoffee.com
咖啡與葡萄酒是安東尼的許多喜好之一,悠閒的日子中,有時候讀讀報章、雜誌,或是網路搜尋資料,充實有關咖啡美酒的知識。兩者有許多相同的特性:全世界的人都在飲用,到處有葡萄園和咖啡樹農地,因為不同地方的氣候與土壤,最後生產出不同香味和口感的葡萄酒和咖啡。
第一次接觸葡萄酒應該是20幾年前,有天逛書、CD 店,無意中看到微軟公司 Microsoft 出品的一張有關葡萄酒 CD,好奇的買下那張 CD,開始了安東尼對葡萄酒的興趣。上班時期,休假時與薇薇安到處遊走,在餐廳總會點杯葡萄酒,對於喜歡的酒會記下資料,回家後找到同款酒品嚐,至今,買、喝葡萄酒已成為習慣。
第一次自己手作咖啡也是20幾年前。有次在好友 Ben 家喝了一杯他的手作拿鐵,那真是有生以來喝過最美味的咖啡,自那時起每次在 Ben 家一定有絕美味拿鐵可以享受。有天 Ben 問我,他幫老闆買了一套咖啡器材,老闆後來決定沒空"玩咖啡",問我要不要接手所有器材,那是安東尼家庭自製咖啡的開始。如今,選生咖啡豆,烘焙咖啡豆,磨豆,煮咖啡成為嗜好之一。
安東尼的部落格有些關於葡萄酒和咖啡的文章,20幾年來,自己對於兩者的知識不斷增進,其實,有些舊文章的內容或許不盡然的正確,但也懶得更正,反正,這些紀錄文最主要的給自己將來參考用,路過的讀者也不用太認真,瀏覽瀏覽即可。
薇薇安與安東尼很少在外喝咖啡,雖然我們常在外頭混的如舊金山、台北等城市,提供一等咖啡的咖啡店多如牛毛,我倆每天早晨已經享受過特優咖啡,一出門不會再想喝任何咖啡,尤其是淡如水的便利商店咖啡,或是烘焙過度的星巴克咖啡。
這一年來,安東尼找到一家在桃園的不錯咖啡店,他們不但提供烘焙好的咖啡豆,也提供生咖啡豆,價錢合理,成為安東尼的咖啡豆主要來源。最近這家咖啡店猛打"藝妓"咖啡豆的廣告,次數的頻繁引起安東尼的注意,決定查查到底"藝妓"咖啡豆有多麼了不起。
圖片來源:passengercoffee.com 圖片來源:haymancoffee.com 圖片來源:amazon.com
“藝妓"咖啡英文名 Gesha Coffee,也有咖啡商用 Geisha Coffe。細看英文拼字,Gesha 與 Geisha 差了一個 “i" 字母,日本的藝妓英文拼字為 Geisha,其實藝妓咖啡豆是因原產地名 Gesha 而來,有些咖啡商特意用異國風情字眼 “藝妓"為咖啡豆命名,提高咖啡豆的知名度,抬高價錢,這也是一種商業手法,無可厚非。就如藍山咖啡豆一般,大推特推,產量少加上特殊廣告,價錢自然高。不過,藝妓咖啡豆與藍山咖啡豆同樣的在口感上屬於優良的,價錢較高算是合理。

藝妓咖啡豆品種源於衣索匹亞的 Gesha 區域,1930年代英國殖民時期,英國人在衣索匹亞西南部發現此品種而帶到肯亞和坦桑尼亞的實驗站,後來帶至巴拿馬,其實與日本藝妓毫無關聯。咖啡歷史文獻記載發現1936年有"藝妓山"字眼 Geisha Mountain 出現過,不用 Gesha 而用 Geisha 可能是筆誤,也可能當時研究人員用較為人熟悉的"藝妓"字眼,故意將之"異國風情"化。
藝妓咖啡的口感細膩、圓潤,有帶花香的果酸味,其實就是衣索匹亞咖啡豆的特性。有上述特性的咖啡稱為藝妓,勉強可以接受,但是不合理的高價,有如牙買加藍山或夏威夷科納咖啡,安東尼的口袋不深,不會成為日常飲料。
正好在完成文章之前,收到咖啡店的廣告,一磅藝妓咖啡豆賣NT$2400,那是打4折後的價錢!當然啦,依安東尼滴濾咖啡粉份量換算成每中杯(~250cc)價錢約NT$53,貴嗎?見仁見智。只是,一般咖啡豆家中自製滴濾咖啡每中杯價錢約NT$10,比較起來,藝妓咖啡貴多了。麝香貓咖啡豆的價錢每中杯約NT$135(在美國某些咖啡店可能要價每杯高達$50美元!),安東尼品嚐過,沒有被感動到,我還是繼續喝我的衣索匹亞耶加雪菲咖啡吧。
圖片來源:曼珈咖啡LINE廣告 圖片來源:toppick.knet.com 圖片來源:geshacoffeec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