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社論似乎也道出了個人的心聲,用"似乎"一詞是因為有所保留,不贊成以"民主之恥"下標題,太重了些。
家父從小告誡不要介入任何政治活動,當時正值白色恐怖時期,可以瞭解他的用心良苦。大學時期,身邊同學與朋友,熱衷"革命"的倒是不少,因為家父的提醒,安東尼算是保了身。
現今世界各地,"民主化運動"的新聞,幾乎天天可見;即使非憂國憂民,為了本身與後代的利益,各種形式的政治參與是必要的,這也正是台灣人民普遍關心政治的原因之一,是正面的。可悲的是,服務台灣人民的民選代表,水準參差不齊,有些甚至低俗;尤其某些菜鳥民代,有人藉著父母的光環,有人藉著悲情,有人藉著自己的知名度,毫無從政經驗,也毫無從政修養,紛紛踏入各式民代機關的劇院,演出的戲碼當然荒腔走板。
今年台灣大選後,安東尼較少在社群媒體發表意見,認為,既然選舉結果是多數人的選擇,就應該尊重多數,給予民代"benefit of the doubt",雖然無法知道他們是否能為民造福,姑且相信他們吧。
離新總統上任日期,還有一段時間,國會劇院早就開始營業。近日來的戲碼實在另人無法判斷是鬧劇、喜劇、無厘頭劇、或是嚴肅的紀錄片劇。呂、洪、林、等新演員的表現另人啼笑皆非,安東尼也有一樣的疑問,到底是他們無知或別有用心?
回到給予"benefit of the doubt"的話題,個人還是願意耐心等待這批菜鳥演員們的最終表現,相信他們不全然別有用心。他們也有理想,需要觀察他們是否能夠結合理想與現實,但願他們的無知會藉著真正接觸現實後,漸漸成熟,同時,避免被國會劇院的大黑染缸,染得面目全非。
台灣的政治與經濟環境因為中國大陸因素,政府與民代機關的業務無法以正常的民主運作方式執行,這是現實。主張台獨,類似主張"保護主義",並沒有錯誤,只是不符合現實。簡單的以美國為例,人民的生活品質減低,當然對政府不滿,"保護主義"隨著崛起。美國的物產豐富,多年的民族大熔爐,雖然問題重重,但也因之人才濟濟,軍隊實力雄厚,鎖國實施"保護主義",應該比現實狀況好很多;這就是川普的擁護者眾多的理由之一。台灣呢?物產豐富嗎?人才夠多嗎?軍隊可以打仗嗎?高喊台獨,叫爽的罷了!
這幾天的新聞,提到柯白目要將如何處置"大巨蛋"的爭議,付諸 iVoting。負面的想法是,市長毫無擔當,凡事無法判斷與決定,打迷糊仗,推給人民。安東尼的看法是,iVoting 的 voters 無法反應多數人的意見,"網民"與"多數人"無法以等號相連。此事件正面的想法是,世界各地人事物的變化多元而快速,凡事不需墨守成規,新的方式可能改變迂腐的行事慣例,或許是個良好的創新。
明年的今天,安東尼可以回顧此文,台灣的政經局勢將會發展成為何種局面?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