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PGA Tour (Getty Images)
美好的真人實事故事,與大家分享。
人,生而自由平等?從小此名言鼓勵我們,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個人則從小不太能接受這種說法。生而自由,我同意,任何人可以自由的選擇食衣住行育樂的方式,自由選擇成功的定義,沒有爭議。生而平等,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富家子弟的生活環境比你優越,就業、創業,可以比你少奮鬥10年。名人子弟的背景比你紮實,做任何事比你容易許多。
胡說了一頓,其實是要介紹上星期PGA巡迴賽的冠軍,34歲的韓裔美籍球員韓占士 James Hahn。Hahn 生在韓國,長在美國北加州,有如許多居住美國的韓國父母,認為亞裔的體育選手,選擇"個人運動"的高爾夫球是較容易出人頭地的;因為,在"團隊運動"裡,亞裔球員有可能是種族或是體型劣勢或是球技不如人的不平等,較不容易有多的上場機會;但是在個人運動的比賽,亞裔可以自由自在的發揮個人的潛力。
Hahn 與哥哥從小在家庭經營的高爾夫球練習場打工並練習,少年時期,球技較同年齡的好,大學是柏克萊加大高爾夫球校隊,但是可能因為個人因素 (據報導是個人不成熟)被踢出校隊。Hahn 從柏克萊畢業後認為以自己的天份 “理所當然" 的可以在職業巡迴賽中大放光彩,哪知PGA裡高手如雲,過不了多久就放棄夢想,找了一個年薪美金20萬的工作。但是,參加PGA巡迴賽的夢想 Hahn 無法忘懷,與妻子討論後,他決定放棄高薪工作,追求夢想。
初期,Hahn 在職業賽掙扎,獎金當然不夠生活費用,於是另外在百貨公司當女鞋銷售員求生,但是過了6個月,他決定放棄賣鞋的工作,專心追求當高爾夫球職業球員的夢想。可想而知,那個夢想讓他辛苦了許久,他曾參加過PGA第三層級的加拿大巡迴賽,韓國巡迴賽,PGA第二層級的 WEB.COM 巡迴賽,從菜鳥比賽到成老鳥,卻無啥成就。
Hahn 在各層級職業巡迴賽奮鬥掙扎了許久,曾經存款只剩$200以下,也借過錢付桿弟費用,開的是老爺車,掙扎過程也想過再度放棄夢想。在家人的支持與不斷的奮鬥後,終於在去年二月第一次贏得PGA巡迴賽冠軍。
高爾夫球員要保持高桿球技並不容易,Hanhn 並不例外,去年贏得第一次PGA 冠軍後,狀況不佳,上週之前,他連續8次巡迴賽未能晉級,沒有獎金,可能信心受到相當大的打擊。Hahn 可能早已拋棄"理所當然"的想法,與他的桿弟長談,再接再厲,苦練、奮鬥,終於在上星期日奪得第二次PGA巡迴賽冠軍。